close

m01.jpg



《艋舺》絕對是近期以來最受矚目的電影,無庸置疑《艋舺》絕對是一部行銷成功的商業片,夾帶著阮經天、趙佑廷這兩位新生代男星的超紅人氣,一開拍便話題、報導不斷;然而這樣一部「黑道背景」為題材的電影,難免會出現一些反對的聲浪,如上映前夕在地的「艋舺人」,對於電影污名地方一事感到擔憂、而後又有老師家長投書擔心孩子會受影片影響而學壞,但這些都無損《艋舺》的成功。

(內文有大雷,請慎入;不喜者請右轉下樓,感謝)



m05.jpg



艋舺,monga,原為平埔族語,意指小船。這裡在早期是台灣商業的發展重地,隨著移入人口愈來愈多,也漸漸型成龍蛇雜處的複雜環境。

蚊子(趙佑廷飾),一個來自單親家庭的孩子,從小就面臨不斷轉學、被同學欺壓的命運,然而這一切都從搬到艋舺開始有了改變;他認識了角頭的獨子-志龍(鳳小岳飾)、聰明過人的軍師-和尚(阮經天飾)、個頭小小卻很能打-白猴(蔡昌憲)、俗仔到極點只會出一張嘴-阿伯(黃鐙輝飾),五人結拜組了「太子幫」。

「意義是什麼?」這是蚊子一直以來的疑問,他不懂為什麼要這樣打打殺殺,卻還是跟著「朋友」懵懵懂懂的混在一起,一切似乎沒有什麼大事、日子也這樣相安無事的渡過,直到有一天他們失手殺了狗仔孩(陳漢典飾)、直到有一天外來的勢力想進入艋舺,於是那一刻的他們都掉入了大人的世界裡……。

m04.jpg



相對於「黑道片」我更覺得《艋舺》比較像是一部青春成長電影,有點浪漫、有點不切實際,圍繞在電影主題的,不外乎就是「義氣」兩個字,更多的是圍繞在主角身邊的友情。電影裡每個演員都有可圈可點的演出,無論是壞到讓人想揍他的陳漢典、俗仔到極點的黃鐙輝、看起來真的很狠的蔡昌憲,即使只是片中的小配角,卻都發揮了不錯的效果,尤其是黃鐙輝,怎麼可以看起來那麼那麼的俗仔啊!由柯佳嬿飾演臉上有胎記的妓女-小凝,不慍不熱的演技反而顯現出小凝的無奈。

兩大男主角之一的趙佑廷,其實在片中沒有太令人驚豔的部份,但他的確有著蚊子單純的氣質,倒也不會讓人對他的出現感到突兀;另一位主角阮經天則是有令人眼睛一亮的感覺,在對志龍壓抑著的同性愛慕、背叛後的角色變換、自責與憤怒的情緒轉換,都表現的令人眼睛一亮。飾演文謙的王識賢,那不時抖一下的脖子,更顯得這個角色充滿神經質的一面,有些令人不寒而慄的可怕;馬如龍的演出當然也是不在話下,除了有角頭的鬥狠的氣勢、也有著對晚輩如父親般的親切。

只是我不了解,為何豆導要來參一角,沒讓人感到印象深刻的演出,甚至讓人感到有些格格不入;而我也不明白鳳小岳的角色,一來他實在太白淨,沒有來自黑道世家的氣質、二來他的台語怎麼聽怎麼怪。

m02.jpg



其實我還蠻喜歡蚊子和小凝在小房間裡的片段,像是不屬於這個艋舺裡的單純天地,儘管他們身處在窯子裡;最後小凝看著天花板上、蚊子為她畫下的櫻花,問著身上的客人現在流行什麼電影,都充滿著小凝為未來充滿美好的希望,那一抹在臉上的笑容卻也顯得更淒美。

關於櫻花有一個淒美的傳說,據說早期的櫻花只有白色,後來因為戰爭、在櫻花樹下葬滿了許多武士的屍體,之後就長出了粉紅色的櫻花;看到最後和尚噴出的血液,就讓我想起這個傳說,而在這個艋舺又有多少人濺出了自己的鮮血……。

m03.jpg



一開始就說到,要給劇組一個最大的掌聲,整場電影看下來,真的不得不稱讚劇組的用心,在已經荒廢的剝皮寮重建八○年代的艋舺,雖然對於那個我剛出生的年代沒有什麼印象,但至少看電影時我覺得那股帶了點迷幻的氛圍很吸引人、也看得出劇組的用心;由陳珊妮主導的配樂,也更添幾分浪漫。

最近很多師長和父母對《艋舺》頗為反感,覺得這是部會帶壞孩子的電影,但我覺得這實在太偏頗了,孩子會不會變壞絕對不是一部電影就能影響的,何況,家長們你們知道《艋舺》是什麼分級嗎?是「12歲以上、18歲以下青少年,需由父母陪同輔導觀賞」的輔導級,所以你們「輔導」了自己的孩子了嗎?

當孩子問「意義是三小?」為何不能好好的將你所認為的「意義」告訴他呢?當孩子把髒話掛在嘴邊,為何不能好好的教育他?當孩子模仿電影裡的逞兇鬥狠與壞孩子在一起時,電影裡最後的兄弟鬩牆不就是最好的教育題材?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機會,當孩子沉溺於電影情節時,或許師長、父母該做的,是告訴他們「選擇」的重要性,就像片尾蚊子坐在圍牆上回頭看時,那時的他可以選擇跳下去走向不歸路、卻也可以回頭走回校園,不是嗎?

如果你擔心《艋舺》背後的負面影響,那就把《艋舺》再看清楚一點,這裡頭有的不只是打打殺殺,而是有更多機會教育的暗喻;所以讓電影再單純一點吧,那些沒必要的道德言論,就別再往電影上壓;如果你還沒看過《艋舺》,那去看一下吧,好好感受導演、劇組用心打造的台灣電影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::佑子::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